说课稿陋室铭 的说课稿,-陋室铭ppt-语文学习资料

编辑: admin           2017-01-03         

    10、《陋室铭》

    教学目标 :

    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目标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道选择题.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二)揭示目标

    1、学会本文生字:馨 儒 牍 陋 铭 庐 ;多音字:调

    2、理解课文字词、内容及其寓意.

    3、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4、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背诵默写这篇短文.

    二、自学指导

    1、查工具书学会本文生字:馨 儒 牍 陋 铭 庐 ;多音字:调2、反复朗读,读通读顺.

    3、借助注释和参考书理解课文字词,翻译全文.

    4、问题探究:

    (1)你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

    (2)“陋室”为什么“不陋”?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4) 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6)作者从那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7) 作者为什么要写“诸葛庐”、“子云亭”?

    (8)结尾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有何作用?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学生按照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的内容认真自学,教师巡视鼓励.

    四、自学检测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翻译课文.

    3、指名汇报探究题.

    五、课堂答疑,教师点拨

    问题探究备答:

    (1)你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

    (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

    (4) 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

    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对偶、类比、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起兴的有关知识.

    (6)作者从那些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苔痕”两句 ——清幽宁静,不染浮华.环境之雅

    “谈笑”两句 —— 交往高雅脱俗 交往之雅

    “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 情趣之雅

    (7) 作者为什么要写“诸葛庐”、“子云亭”?

    (以“庐”、“亭”比“陋室”,以“诸葛、子云”自比)

    (8)结尾引用孔子的“何陋之有?”照应了文中哪一句?有何作用?

    惟吾德馨.

    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六、当堂训练

    1.本文作者 是 著名文学家.

    2.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

    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

    ⑷无丝竹之乱耳(丝竹:)

    ⑸无案牍之劳形(劳:)

    4.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

    5.下列各句不属于骈句的一项是( )

    A、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6.体会下列加点词在表情达意上的好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7.“铭”是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 .

    8.课文的前两句有什么作用?

    9.文中怎样描写陋室环境的?请用文中原话回答,再谈自己的理解.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 ,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 .

    11.文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提示:

    人民网有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陋室铭》 [语文科目]

    从环境,人物,生活方面描写的

    类似问题2:《陋室铭》简介[语文科目]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

    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根据古文体的分类,“铭”是应用文.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此处陋室是刘禹锡于长庆四年任和州刺史时所建.

    类似问题3:陋室铭的

     

    类似问题4:谁能提供给我《陋室铭》的翻译或教案或课件或练习[语文科目]

    陋 室 铭

    一、整体把握

    铭,是古代文体名,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精练,有韵,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相似.本文虽只有81字,却是铭辞中的长者.陋室,这里指作者任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期间(824—826)在当地构筑的简易房子,作者为它作铭,主要是为了表述自己的抱负和情操,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讽刺现实的意味.

    一般的铭辞因为目的在于使人知所警戒,所以往往只提观点,不作论证;本文则夹叙夹议,不但有观点,有论证,而且在论证过程中还简要而生动地描述了这间“陋室”内外的情景.全文分三层:开头运用类比立论,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概括全文主旨.类比即指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这是当时人们公认的道理.仙之于山、龙之于水既如此,则人之于室亦当如此,是以室虽陋而有德者居之,则不陋矣.如此立论,颇有一锤定音之势.其次说到“陋室”,先以“苔痕”二句写“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以“谈笑”四句写室内生活情趣之高雅;再由此反跌出“无丝竹”二句,使室主人超尘绝俗的胸襟更洞若观火.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来证明“陋室”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是例证,联系上文还看见出作者有自况之意;再引孔子的话作结,更具有雄辩的力量.按: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省略了上句而只引下句,是因为上句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南阳”二句之中.这样来引述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又显得含蓄无穷,发人深思.

    二、问题研究

    1.关于本文的体裁

    本文以双句为主,且绝大多数是对偶句,因而很多人认定它是骈体文,这似乎欠妥.骈体文的双句当用“四六句”,不能用杂言;又要讲求声律,有“平接平,仄接仄”的规定,这些特点本文都不具备.其实,本文的体裁在文题中早已点明,就是“铭”;能把“铭”的体裁特点作简明介绍,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为有益.

    铭的基本特点可以用陆机说的“博约而温润”(《文赋》)这句话来概括.博,指内容广博;约,指文辞简约,概括性极强;温,气度温和,从容不迫;润,语调柔顺.铭之所以具有这些特点,是因为它讲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其影响不止于题铭者本人及其同代人,还将传于后世.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将汉崔瑗所作《座右铭》写在自己的屋壁上.李善说:“铭以题勒示后,故博约温润.”此话有理.我们今天读《陋室铭》,也同样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2.关于本文的“文外曲致”

    刘禹锡写此文时,唐王朝正一天天地衰落下去.在宫中,宦官专废立之权,皇帝受制于家奴;在朝廷上,牛(牛僧孺、李宗闵)李(李德裕)两党互相倾轧不已,妒贤害能,任人唯亲.在这种情况下,官僚士大夫阶层大多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刘禹锡对此深感忧虑(在他的同期作《金陵五题》中有所流露),却又无力回天,只能采取消极的办法,独善其身,避而不与那些庸俗的官僚来往.在本文中,他以“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把自己的“陋室”写得跟与世隔绝的幽居一样,又用“无丝竹之乱耳”表示了他对那些人灯红酒绿生活的鄙弃,就是这种消极情绪的反映.

    二、反复品味文章的寓意,研讨下列问题.

    1.《陋室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试联系全文内容作具体分析.

    答:《陋室铭》的全篇旨意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作者以此结住全文,显得立意高远,无懈可击.但引文中略去前半句,而只用后半句,是因为“君子居之”的意思已经包含在全篇文章之中,略去后才有余味.在讨论前最好先告诉学生这句话的出处,说说省去前半句的原因.

    课文诵读指导要点示例

    1.《陋室铭》

    ①铭是韵文,可以叫学生找出韵脚,韵脚要读得清晰、响亮.

    ②第一层中,前四句是铺垫(先不提类比论证),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作者的正意.

    ③第二层写“陋室”.“苔痕”二句写环境(可让学生说说环境的特点),要读得有点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可问学生共写几件事),读时须一事一顿.六句中有虚笔(可让学生说,即“往来”句、“无丝竹”二句),虚笔读得轻一些,才有韵味.

    ④第三层是结束语.“南阳”二句读后,要作一顿(制造悬念),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末两句.可问学生:作者写这一层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诸葛庐不陋,子云亭不陋,则我之陋室亦不陋矣!)本层也可用调侃语调读,要读得有点韵味.

    ⑤读毕还可以再问:“何陋之有”跟上文哪一句相互照应?(“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目的是以此贯穿全文,达到整体把握.

    参考译文

    1.《陋室铭》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粗鄙的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浏览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成堆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注:为保持铭文句式工整和押韵的特点,本文兼用意译.

    类似问题5:《陋室铭》的解释[语文科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斯是(2)陋室,惟(4)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5),往来无白丁(6).可以调素琴(7),阅金经(8).无丝竹(9)之乱耳(11),无案牍之劳形(10).南阳(12)诸葛庐,西蜀子云(13)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4)

    注释:

    (1)名:出名,闻名

    (2)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3)灵:灵验

    (4)惟、馨: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馨,散播得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吾,我.

    (5)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鸿,大.儒,旧指读书人,这里指知识渊博的人. 有学问的人.

    (6)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这里借指没有学问之人.

    (7)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素:不加装饰的

    (8)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这里泛指佛经.

    (9)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此处泛指乐器.乱耳,使听力紊乱.

    (10)案牍,劳形: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劳,使……劳累.

    (11)乱耳:乱,使……扰乱.

    (12)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3)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扬雄”)(前53—18)的字.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4)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之”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比喻意义:

    “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   4
  • 相关文章

    节操是什么意思_现在的你还有节操吗?
    冬至是什么意思_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剖析冬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既励志又充满正能量
    歌舞韵律 语言文字的另类灵性沟通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心境之局
    椰子水 椰子汁 椰树之美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后感
    文学哈姆雷特内心深处的对话To be or not to be你怎么解读?
    【关于动作描写的美文】关于描写动作的句子请大家看好,是句子,不要一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作文】【《一节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百度作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