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是什么意思,-冬夜读书示子聿的意
编辑: admin 2017-01-03
-
4
陆游写于1199年一个寒冬深夜的这首诗,虽然短短28个字,却饱含深意,囊括着许多生动的故事,许多家喻户晓的名言,真可谓是千言万语汇成4句话呀.他要告诉自己的儿子,做学问是艰辛不易的,要获得真知识,关键在于行,也就是实践出真知.
诗意: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
中心思想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从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深刻的道理,必须自己去实践、去体验.
类似问题2:《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语文科目]
冬夜读书示子聿
年代:【宋】 作者:【陆游】 体裁:【七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注释】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类似问题3:冬夜读书示子聿第八首诗意陆游 世间万事有乘除,自笑羸然七十余.布被藜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陆游世间万事有乘除,自笑羸然七十余。布被藜羹缘未尽,闭门更读数年书
古人做学问不遗余力,年少时努力学习到老方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总感觉浅近,要想真正弄懂还要靠自己亲身实践.
陆游冬夜读书有感,写了八首诗给他的小儿子,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首诗一方面强调在学习上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加强调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因为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即使是真实正确的,对自己来说也有隔膜.没有亲身实践,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书本上的知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亲身实践极为重要.
还有一种解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赏析: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做学问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无保留,竭尽全力之意.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习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问,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得到教益.
(小提示:如果您想查询《冬夜读书示子聿》相关诗句的上一句或者下一句是什么,可以在页面右上角的“诗词检索”中输入您要查询的诗句,回车即可查到该诗句的上句或下句.注意上半句和下半句输入时不要留有空格和标点符号!)
类似问题4: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和观书有感的诗意[语文科目]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了想像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类似问题5:冬夜读书示子聿和观书有感的诗意 ,[语文科目]
示:教导. 子聿(yù ):陆游的小儿子. 学问:指读书学习,有做学问的意思. 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 少壮:青少年时代. 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始:开始. 纸:书本. 终:到底,毕竟. 觉:表示程度,极,最的意思. 浅:肤浅,浅薄. 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躬(gōng)行:亲自实践.
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 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依靠亲身的实践.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荡漾.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的为它输送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