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诗经·采薇》翻译成白话诗-诗经采薇翻译-语文学习
编辑: admin 2017-01-03
-
4
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芽已破土钻.说回家啊说回家,一年已经过大半.没有家也没有室,只因玁狁来侵犯.不能安坐与定居,只因玁狁常为患.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多柔嫩.说回家啊说回家,心中忧思多深沉.忧心如火猛烈烧,又如饥渴实难忍.驻守营地不固定,没人回乡通音问.采薇菜啊采薇菜,薇菜茎叶变粗硬.说回家啊说回家,今年阳月又已临.王室公事无休止,不能片刻享安静.忧思在心真痛苦,我今远行难归省.那是什么花盛开?棠棣烂熳一丛丛.高大马车又谁乘?那是将帅所专用.驾御兵车已起行,四马壮硕气势雄.不敢安居战事频,一月三次捷报送.驾起四马驱车行,四马强壮神奕奕.将帅乘车作指挥,士卒靠车作掩蔽.四马步子多整齐,弓饰象牙箙鱼皮.每天岂能不警戒?玁狁侵扰势紧急.当初离家从军去,杨柳依依轻摇曳.如今返乡解甲归,雪花飘飘飞满野.道路长远慢慢行,又饥又渴愁肠结.我的心中真悲伤,谁知我有多凄切.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英语翻译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的翻译还有一些感想,我没有要全文的啊= = 还有一点点感想或赏析更好,我是说一点[语文科目]
翻译: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感想:
出征的时间很长,从春天到冬天.出征时很艰苦,道路泥泞,又饥又渴,没有人体会的悲痛,非常痛苦.
类似问题2:诗经《采薇》的翻译
,我发到你的邮箱
类似问题3:全文及翻译,主题思想翻译包括字词翻译与整篇翻译.思想包括字词含义与整篇思想[语文科目]
采薇采薇1,
薇亦作止2.
曰归曰归3,
岁亦莫止4.
靡室靡家5,
玁狁之故6.
不遑启居7,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8,
载饥载渴9.
我戍未定10,
靡使归聘11.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12.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13.
王事靡盬14,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15,
我行不来16!
彼尔维何17?
维常之华18.
彼路斯何19?
君子之车20.
戎车既驾21,
四牡业业22.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23.
君子所依24,
小人所腓25.
四牡翼翼26,
象弭鱼服27.
岂不日戒28?
玁狁孔棘29!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30.
今我来思31,
雨雪霏霏32.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1.薇:豆科植物,今俗名称大巢菜,可食用.2.作:生.止:语助词.3.曰:说,或谓乃语助词,无义.4.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5.靡:无6.玁狁(xiǎnyǔn):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7.不遑:没空.遑,闲暇.启:跪坐.居:安居.8.烈烈:火势很大的样子,此处形容忧心如焚.9.载:语助词.10.戍:驻守.定:安定.11.使:传达消息的人.聘:探问.12.刚:指薇菜由嫩而老,变得粗硬.13.阳:阳月,指夏历四月以后.14.盬(ɡǔ):休止.15.疚:痛苦.孔疚,非常痛苦.16.来:回家.不来,不归.17.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18.常:常棣,棠棣.19.路:同"辂",高大的马车.20.君子:指将帅.21.戎车:兵车.22.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貌.23.骙(kuí)骙:马强壮貌.24.依:乘.25.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的假借,隐蔽.26.翼翼:行止整齐熟练貌.27.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28.日戒:每日警备.29.棘:同"急".30.依依:柳枝随风飘拂貌.31.思:语助词.32.雨(yù):作动词,下雪.霏霏:雪花纷飞貌.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
采薇》是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归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诗中叙述了他转战边陲的艰苦生活,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
诗的前三章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征战的苦况.为了抵御狁的侵扰,他长期远离家室,戎马倥偬,多么渴望边境早日安定而返故乡!四、五二章陡转笔锋,描写边防军士出征威仪,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兵士们的爱国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末章写解甲归里.虽能生还,然昔日的征戍劳苦却只换来今日的“载渴载饥”,怎不令人黯然伤神?
此诗选自“小雅”,却有“国风”民歌的特点,颇为讲究句式重叠与比兴手法的运用.如前三章的重章叠句中,文字略有变化,以薇的生长过程,衬托离家日久企盼早归之情,异常生动妥贴.第四章以常棣盛开象征军容之壮、军威之严,新警奇特.末章以从征前与来归时的景致,寄托不尽的感伤,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的妙言佳句.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007279.html
类似问题4:诗经采薇和氓翻译[语文科目]
《氓》是《诗经》中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抒情长诗.作品通过一位被损害、被遗弃的妇女的自述,描写了她不幸的婚姻生活,反映了在封建社会夫妇间所常见的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事件.诗中女主人公无可告示、无处申诉的哀苦、难言的悔恨和决绝的心志,至今读来仍使我们深为感动.
全诗共分六章,每章十句,全部以女主人公自叙的口吻写成.
第一、二章是女子追忆当年恋爱、结婚的经过.诗歌开篇便推出一位男子的形象,“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诗中“抱布贸丝”的氓,看来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蚩蚩”可解作“敦厚之貌”(《毛传》)或“殷厚之貌”(《后汉书·崔骃传》).需要说明的是,现今一些注释认为“氓”是对诗中男子的鄙称(顾栋高说);改“蚩蚩”为“嗤嗤”,释作戏笑之貌(马瑞辰说),译成嬉皮笑脸.这样解释我以为略有不妥:“氓”来向女子求婚,他当时的容貌并没有给对方造成轻浮、谄媚的印象,而正相反,他略带痴憨的外表却取得了女子的信任.女主人公在回忆初恋情景时没有否认这一点,这在下文也可以进一步证明.“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在相送的路上,女子应允了“氓”的求婚,并且约定了婚期.从她宽慰男子的话语中,可以推知“氓”曾急切地要求立即成婚,以至一度愠怒,而女子轻信了他的“热情”.“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句所表现的处在热恋中的女子的心情是显而易见的,女主人公每每痴情地登上围墙,伫立远望,她焦灼不安地盼望着与男子见面,等待着婚期的到来.此处的“复关”,犹言重关(用王先谦说,见《诗三家义集疏》),当指“氓”所居住的地方,这里诗句以地名代指人.“氓”终于来了,女子欢天喜地地迎接他,“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既然卜龟算卦都是吉兆,女子就带着她的财物,坐上男子的车和他一起去了.
朱熹称此两章:“赋也”,即“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诗人是采用了直接铺陈的叙事手法,而同时我们又在女主人公的叙说中明显地感到她深深的懊悔之情,她懊悔自己的沉溺于爱情,懊悔婚事的简单而仓促.第三、四章转为抒情,她以追悔的口吻发出悲伤的感叹.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女主人公以桑树的繁茂,比喻男女未成婚时情意的浓厚,以斑鸠贪食桑葚比喻自己的自陷情网.她在婚后不幸的境遇中,痛切地感到男女在爱情生活上的不平等,她向广大的姐妹们发出呼喊,告诫她们千万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第四章首句仍以桑树作比,“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女子以桑树的日渐凋零比喻夫妻情意的淡漠.“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婚后多年的生活是贫困的,但女子并未因贫穷而有丝毫动摇和改变,对于男子的“贰其行”,她禁不住大声斥责:“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句中的“三岁”,泛指多年,并非实数.“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历来有两种解释:《毛诗正义》据郑笺释为“言己虽知汝贫,犹尚冒此深水渐车之难而来,明己专心于汝”;另一说认为此指女子被休弃后渡淇水而归的情形.根据前后诗句语气的连贯,我们以为用第一说较为妥当,女子自诉婚后的贫苦生活,想到当初毅然渡淇水而来,至今自己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男子的事,而他却三心二意,因此好不怨恨.至于女子是否已被休弃归家,这只能是推测.
三、四两章中,无论是女主人公从切身的沉痛教训中发出的带有哲理的慨叹,还是她对丈夫的怨恨和斥责,都充分地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处的卑下地位和普遍遭受到的不平等境遇.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第五章开头四句简要地概括了她多年来的劳苦生活,她任劳任怨地承受着家庭给予她的重担.可是丈夫不但不体谅她,反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成家立业、占有女人的目的都达到了,他就开始粗暴地虐待她.回娘家只有遭到弟兄们的嘲笑.女子“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最后一章女主人公在无法排解的悲伤中表示了自己决绝的态度.“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许多注本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一句推想这女子未成年时即与“氓”相识,但这毕竟是猜测.这几句我们认为亦可这样意译:“淇水有岸,隰也有畔,小孩子在一起玩,说说笑笑自然谁也不计较,堂堂男子发誓赌咒,想不到竟说了不算!他那些背信弃义的事我再也不想了,就这样算了吧!”
全诗为我们展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卑鄙的男子“氓”的形象.虽然这个小商人看起来很老实,但实际上却是个无感情、无信义、自私自利的坏家伙.他以虚假的热情欺骗了淳朴的少女,用谎誓空咒赢得了女子的信任,女人对他来说是劳动力和满足私欲的工具,一旦骗取到手,便露出了卑劣、凶暴的本相.诗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善良、热情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勤劳、淳朴、不畏贫苦,与“氓”结婚后,真诚地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氓”身上.然而婚后丈夫对她日甚一日的暴虐和欺侮,使她“及尔偕老”的愿望完全破灭了,她由忍耐、不平而转为怨恨,终于发出痛楚的呼喊.诗中表露的她的怨恨更多于悲伤.使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中妇女所受的压迫和欺凌.
从结构上看,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主要表现思归之情;第二部分包括第四、五章,主要写将帅车马服饰之盛和戍卒的辛劳;第三部分即最后一章,写归途的情景.全诗以“采薇”开篇,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结束,首尾照应,突出地表现了戍卒所遭受的身心痛苦,笔端始终萦绕着浓重的悲怨情调.
第一部分的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表达戍卒远别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这三章的第一句都是“采薇采薇”,以此来引起下文.“采薇”即采集野生的薇菜,粮草不续,士兵只好以它充饥.诗歌的一开始就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戍边生活画面,我们仿佛看到面带饥色的戍卒一边在荒野漫坡上采集野菜,一边思念着久别的家乡,屈指计算着返家的日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章虽然采用重复的形式来表达同一种情绪,但是作者在字句上略加变化,从而表现出感情的进展.例如,第一章开头两句写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这是写春天,薇菜刚刚绽出嫩绿的芽尖;第二章写道:“采薇采薇,薇亦柔止”,这是写夏天,薇菜的叶片肥嫩;第三章则是:“采薇采薇,薇亦刚止”,这是写秋天,薇菜的叶茎将老而粗硬.从春到秋,薇菜由嫩而老,时光无情地流逝了;戍卒思归,从春到秋,一年将尽, 何时才能归家呢?——这些意蕴都是通过薇菜的变化表达出来的.
再者,在每章的后六句具体描写思归之情时, 表达形式也有所变化.比如,第一章作者仅仅说,到了年底,还回不了家;并抱怨:“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是狁害得他有家难归.而第二章则说:“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他因思乡而心头烦闷,好像火烧一样,而且感到饥渴难忍,还想到:“我的驻地没有一定,连捎个家信也不可能”.第三章,眼见已到十月小阳春了,回家还是没有指望,戍卒不禁发出痛苦的呻吟:“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心情极其痛苦,谁能宽解呢?——显然,随着戍边时间的延长,乡情也日益深重.作者就是采用这种反复吟诵,渐次深入的方式,让读者一步步走到戍卒的心灵深处,体会着他们与日俱增的思乡之苦.
第二部分具体描写戍边生活.将帅们驾着车马上路了,戍卒也踏上艰难的征途;将帅们坐在车上,士卒们则围在车的两旁,打起仗来就靠它来隐蔽.他们南北转战,一个月要转移多次,不敢安居;他们时刻警戒,不敢松懈,因为他们面临的是极其凶狠的敌人.从字面上看,这一部分没有写思归情愫,但那一股苦涩的情味始终萦绕在诗人的歌声中.这些可怜的戍卒,当他们拖着疲乏的身子,挣扎着在车马后面奔跑的时候,当他们靠着车厢躲避敌人飞矢的时候,当他们枕戈待旦的时候,怎能不加倍思念安宁和平的生活呢!
不能忽略的是,在这一部分的歌唱中还透露出对苦乐不均的怨恨情绪.你看,拉车的马儿“业业”“骙骙”,高大强壮,可见喂养得好,不言而喻,它们的主人吃喝更不会差;而士兵却靠着采集薇菜勉强果腹,个个面带菜色,骨立形销.将帅坐在车上,服饰鲜明,神气活现;而士兵们则整日跟在车后跋涉,满脸尘土,衣衫残破……尽管在这里作者只是描写了将帅车骑的威武、服饰的华美,但语气间已带讥讽之意.比如第四章开头四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翻译成现代语言,便是:“什么花开得繁华?那都是棠棣的花;什么车高高大大?还不是贵人的车”(见余冠英先生的《诗经选》),嘲讽之意是很明显的.这些描写与戍卒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更激起他们怀乡思归的情感.
第三部分是全诗中抒情意味最浓的章节.在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戍卒终于踏上了归途.这本来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然而我们在这里看不到一丝欢愉,只感到一片悲凉.长久的戍边生活在戍卒心中留下了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他是怀着一颗破碎的心走向故乡的.他忧伤地想起:“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当年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正是春天,柳丝低拂;而今天呢,“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今天我重返故乡,却是雨雪迷蒙的冬天了.在这里,诗人没有直接倾诉内心的感情,而是以春天随风飘拂的柳丝来渲染昔日上路时的依依不惜之情,用雨雪纷飞来表现今日返家路途的艰难和内心的悲苦,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这四句诗被后人誉为《诗经》中最好的句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这是写戍卒归途上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挣扎着走向故乡.在这艰难的归途上,戍卒痛定思痛,回忆起离开故乡后的种种经历,默默地吮吸着内心的苦楚,体会着自己的孤独,他痛苦地吟唱:“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我的心情非常悲苦,有谁知道呢!
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这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雨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雨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
类似问题5:诗经 采薇全文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还有2句,忘了.但还要译的)”就是这首诗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用,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用.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騤騤.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译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表达的情感: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