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当共剪西窗烛后一句是什么-何当共剪西窗烛下句-语文
编辑: admin 2017-01-03
-
4
却话巴山夜雨时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何当共剪西窗烛”下一句[语文科目]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类似问题2:何当共剪西窗烛的下句是什么?还有./.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下句是?夕阳西下几时回的下句是?兴尽晚回舟的下句是?问渠那得清如许的下句是?[语文科目]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
唐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朱熹《观书有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类似问题3:何当共剪西窗烛的下一句是什么?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韵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类似问题4:何当共剪西窗烛,的下一句是什么?[语文科目]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3、却话:重头谈起.
【韵译】: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类似问题5:“何当共剪西窗烛”是什么意思[语文科目]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这首《夜雨寄北》是脍炙人口的.在南宋洪迈编的《万首唐人绝句》里,这首诗的题目为《夜雨寄内》,意思是诗是寄给妻子的.从诗中“巴山”一语看来,诗写于巴蜀之地.李商隐曾经应聘到四川,任东川节度柳仲郢的幕僚,时间是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先于此一年,李商隐的妻子却已故去.给李商隐诗集作笺注的清代人冯浩,尽管认为诗题不必改作“寄内”(因为“集中寄内诗皆不明标题”),但内容却是“寄内”的.为此,他把诗的写作时间,推前至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按冯浩考证,李商隐这一年是在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的幕府.当年郑亚由于政敌的诬陷,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未去循州,由水路经长沙,于次年回到长安.冯浩认为在归途中李商隐曾经“徘徊江汉、往来巴蜀”,“于巴蜀间兼有水陆之程”.《夜雨寄北》就是写在归途中经过巴蜀时.近人岑仲勉、陈寅恪曾经指出关于巴蜀之程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其实,冯浩也没有说得太死.他含糊地说,李商隐这时到过巴蜀,“玩诸诗自见,但无可细分确指”.可见,通常把《夜雨寄北》,说是李商隐寄给自己妻子的;这一说,似还可再斟酌.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