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元夜游的主要内容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联系苏轼的.

编辑: admin           2017-01-03         

    苏轼(1037~1101)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文.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佑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扬州、定州.元佑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豪放派词人.

    原文:

    已卯上元,予在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巳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苏轼的小儿子)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译文:

    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跟从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注释:

    已卯:公元1099年.

    上元:农历正月十五

    步:行走

    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

    民:指汉族人

    屠沽:卖肉者,卖酒者

    夷:指当地少数民族屠沽:指卖者买者

    过:苏轼的小儿子

    题目

    1.问:作者夜游时见到了什么景象?

    答: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2.问:从作者出游回家已经三更的细节中,你可以想象到什么?

    答:上元之夜的繁荣景象和祥和和淳朴的民风,以及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

    3.问:回家后,作者为什么“放杖而笑”?

    答:为自己“看破得失”而笑,也笑韩愈不能看破得失而笑,不能作到随遇而安.

    4.问:“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说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答:因缘自势,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

    提示:

    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便很高兴地跟从他们,走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愈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书上元夜游的中心论题是什么?[语文科目]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余在儋州.有老 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愚欣然从之.步西城,如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本文的中心论题是“得”与“失”

    类似问题2:关于 书上元夜游 已卯上元,予在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巳三鼓矣.舍中掩关[语文科目]

    1:是酒家的意思

    2:(1)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的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钓鱼没有钓到,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到了海边也未必能钓到大鱼.(2)《书上元夜游》记于海南月夜出游的片断,上元佳夜,苏轼应老先生之邀出游,城西的风光,僧舍的景物,小巷的民情,纷然攘攘地生意人,鲜活生动的情境,扑拉拉如乳鸽待飞;恬静的心境跃然纸上.

    3:苏轼曾自评其文学创作:“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文说》)

    《记天承寺夜游》全文仅八十四字,抒情如“月夜入户”,行止流畅自然,其情其景,读来历历在目.作此文时“元丰六年”时苏轼被贬于黄州达三年余,“自放于山水之间”,淡然于胸,含蓄以待.

    类似问题3:关于《书上元夜游》的几个问题!原文:已卯上元,予在儋州(地名,现在属于海南),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语文科目]

    1. 已卯上元年,我在儋州,有几个老书生过来对我说:“如此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一起出去呢?”我很高兴的跟从他们,步行到了城西,进入了僧舍,走过了小巷,各地的百姓聚居在一起,生活井然有序.回到家中已经三更了.家里的人闭门熟睡,睡得很鼾甜.我放下拐杖,不禁笑了笑,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苏过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然而也是笑韩退之钓鱼没有钓到,还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在海边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2.过来

    3.地方

    4.人生态度:表现出作者悠然自得的心境,并由此悟出一种因缘自适、随遇而安、达观的生活态度.

    5.因缘自势,随欲而安,达观的生活哲理

    类似问题4:书上元夜游阅读答案111[语文科目]

    1.动词,击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 第二 散步 表承接

    2.(1)家人关门熟睡,已经睡过第二觉了.(2)放下手杖笑起来,游玩和睡觉,谁得谁失?

    3.步西城 入僧舍 历小巷 民夷杂揉 屠沽纷然 得失

    4.作者借韩愈的比喻(把人生比作钓鱼),把上元夜游的得失,推及为人生的得失同样也是没有确定的标准,流露出苏轼对人生的深刻空漠之感及其追求解脱的心理.

    5.只要讲得“得”与“失”的辩证关系,言之有理即可

    类似问题5:1.本文的中心是什么2."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这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语文科目]

    1.中心是“得”和“失”.

    2.含义: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任何事情都不会很美满,要顺其自然,别太计较.

    意思:然而也是笑韩退钓鱼没有钓到,想要到更远的地方钓鱼,却不知道到了海边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   4
  • 相关文章

    节操是什么意思_现在的你还有节操吗?
    冬至是什么意思_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剖析冬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既励志又充满正能量
    歌舞韵律 语言文字的另类灵性沟通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心境之局
    椰子水 椰子汁 椰树之美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后感
    文学哈姆雷特内心深处的对话To be or not to be你怎么解读?
    【关于动作描写的美文】关于描写动作的句子请大家看好,是句子,不要一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作文】【《一节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百度作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