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异义《枭逢鸠》《穿井得人》-枭逢鸠-语文学习资料
编辑: admin 2017-01-03
-
4
枭逢鸠,鸠日:[子将安之?]枭日:[我将东徒.]鸠日:[何故?]枭日:[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徒.]鸠日:[子能
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徒,犹恶子之声.]
Modern Chinese:
第一颗
枭逢鸠
猫头鹰遇见了斑鸠,斑鸠说:[你要到那裏去?]猫头鹰说:[我要搬到东面去.].斑鸠说:[为甚麽缘故呢?] 猫头鹰说:[村裏的人都讨厌我叫的声音,为了这个缘故,我要搬到东面去.]斑鸠说:[你要是能改变了叫的声音,那就好了; 要是不能改变叫的声音,就是搬到东面去,人还是讨厌你的声音的.]
穿井得人 ( chuān jǐng dé rén )
解 释 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
出 处 汉·王充《论衡·书虚》:“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用 法 紧缩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典 故 传说春秋时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每天要到外面很远的地方取水.后来他请人和自己一起打水井,他觉得自己上阵省了一个劳动力,于是逢人便说:“吾穿井得一人”.外面就把这句话传成了丁家打井挖到了一个人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求《两小儿辩日》、《枭逢鸠》、《穿井得人》的所有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用作状语之类的)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语文科目]
东游:到东方旅游 辩斗:争辩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也:表示判断语气 车盖:车蓬,用来遮阳挡雨的
及:到,至 则:就 孟:盛饮食的器皿 为:是 呼:吗 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决:判定
日中:中午时太阳似在天空中央 探汤:把手伸进热水里;汤,热水 孰:谁 为:以为;认为 汝:你
知:通“智”,智慧
类似问题2:《枭逢鸠》,《晏子使楚》,《穿井得人》的通假字,古今异意字,一词多意[语文科目]
两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注释
故——缘故,这是原因的意思.
去——离去,这里是指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日中——太阳当顶,这是中午的时候.
车盖——这是车篷.古代,人乘坐的兽车上的篷,形状象伞,用来遮蔽阳光和雨.
盂——音于,古时一种装饮食品、敞口的器皿.
沧沧——清冷,使人感到有寒意的意思.
探汤——汤,就是热水.探汤,就是把手伸到热水里,感到烫热的意思.
决——决定,决论,就是判断的意思.
孰——文言疑问人称代词,就是“谁”的意思.
多知——知识丰富,博学多才的意思.
类似问题3:枭逢鸠,穿井得人中获得了什么做人的智慧[政治科目]
枭逢鸠;事情由本质决定,不是因地点环境决定,要先学会改变自己.
穿井得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能轻信他人的话并盲从,要看清事情的事实.
类似问题4:古今异义《两小儿辩日》,《枭逢鸠》1作家作品类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通假字6虚词7其他[语文科目]
1.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著,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原名更生,字子政.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宣帝时,为谏大夫.元帝时,任宗正.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下狱,旋得释.后又以反对恭、显下狱,免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进用,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慰.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为我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治《春秋彀梁传》.著《九叹》等辞赋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等书,《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辑为《刘中垒集》.《说苑》按类编辑了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2.《两》汤:古:热水.今:菜或面做的稀状食物.
去:古义:离.今义:到.
《枭》子:古:您.今:儿子、子女.
安:古:哪里.今:平安.
恶:古:讨厌 .今:坏的.
3.《两》为:是 说 作 认为
其:那 它 他或他们的
《枭》子:夫子、老师、先生 您 儿子
将:将领 率领 将要 搀扶 无实义 打算、准备
安:怎么 养 哪里
故:旧的 原来的 特意 原因、缘故 所以、因此
恶:怎么 厌恶
更:重新 进而 互相 再、又 更加
4.《两》东:名词作状语,到东方
远:形容词作动词,离人远的
5.《两》知:通“智”,智慧
为:通“谓”,说
6.《两》故 则 及 为 以
《枭》以
类似问题5:所以的古今异义
古:是用来(做什么)的 今:表结果的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