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闻一多《死水》的有关故事,或其它文章比较有内容的-

编辑: admin           2017-01-03         

    闻一多治印的故事/王师北

    2005-7-26

    有人把闻一多六十年前所刻印章在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前夕捐赠给有关部门.中新社消息说,这枚玉石印章的边款,用行草刻著一百二十六个字:「忝与毓棠为忘年交者十有余年,抗战以还,居恒相约:非抗战结束,不出国门一步.顷者强虏屈膝,胜利来临也.而毓棠亦适以牛津之邀,而果得挟胜利以远游异域.信乎!必国家有光荣而后个人乃有光荣也.承命作印,因附数言,以志欣慰之情,非徒以为惜别之纪念而已也.卅四年九月十一日一多於昆明之西仓坡寓庐.」消息称这是一封抗战「家书」.

    这是闻一多为孙毓棠刻的一枚篆章.孙是历史学家,清华大学毕业后赴日留学.抗战爆发后,两人同在西南联大执教,是亦师亦友的「忘年交」.抗战胜利后,闻推荐他到牛津大学做客座教授.这段边款文字,其实就是一段临别赠言.把它看成是一封特殊形式的「家书」,固然未尝不可;但是,治印者利用边款记录时事友情抒发胸中感慨,则是篆刻艺术的主要特徵之一,现在青年人对此大多不甚了了.闻先生治印边款留言者甚多.譬如他在一九四四年底送给华罗庚一方图章,边款写著:「甲申岁晏,为罗庚兄治印兼为之铭曰:顽右一方,一多所凿,奉贻教授,领薪立约,不算寒伧,也不阔绰,陋於牙章,雅於木戳,若在战前,不值两角.」也是夹叙夹议,感慨良多.华罗庚后来在《知识分子的光辉榜样》中说:「在几十年迁徙辗转的生涯中,我一直珍藏著它,每当我取出它,就想到一多先生,它上面所凝聚的患难之交的革命情谊成为鞭策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

    闻一多治印,主要是在西南联大时期.当是时也,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生活在前所未有的灾难之中.闻一多虽是一名教授,所拿薪水却无法养活家人,不得不挂牌治印补贴家用.他在一封信中说:「弟之经济状况,更不堪问.两年前,时在断炊之威胁中度日.乃开始在中学兼课,犹复不敷.经友人怂,乃挂牌刻图章以资弥补.最近三分之二收入端赖此道.」从一九四四年四月到一九四六年七月,闻一多留下一千四百多方印谱,可见其治印之勤,更可见其家庭经济状况之窘迫.他的印章艺术价值很高.浦江清特别撰写过一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称他是「黄济叔之长髯飘洒,今见其人;程瑶田之铁笔恬愉,世尊其学.」季镇淮《闻一多年谱》记载说,浦江清教授曾经专门解释过这两句话,说:「黄济叔是明代刻印名家,其为人长髯飘洒,喻闻先生之风度;程瑶田清代经学名家,兼长篆刻,以之拟闻先生最为恰合.」这篇《闻一多教授金石润例》由梅贻琦、冯友兰、朱自清、潘光旦等十多位教授联合签名,名噪一时.

    闻一多治印是为了补贴家用,但是他治印从来没有影响自己的教学.他在清华,研究学问就很认真.赵俪生《篱槿堂自叙》说「他一回到清华就拚命下功夫,许多蝇头细字的读书笔记都是在新南院写出来的」.西南联大南迁之时,文学院曾经在南岳衡山山腰圣经书院旧址上课,宿舍紧张,闻一多一度与钱穆、吴宓、沈有鼎四人合居一室,只见他从容自若,一丝不苟潜心学术研究,认真读书备课.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回忆此事说:「室中一长桌,入夜,一多自燃一灯置其座位前.时一多方勤读《诗经》、《楚辞》,遇新见解,分撰成篇.一人在灯下默坐撰写.」生活艰难却研究不懈,一九四四年终於完成学术专著《楚辞校补》,出版后被学术界公认为文献研究中的力作.这种敬业精神,令人神往.

    朱自清在《闻一多全集序》中说:「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的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治印也反映出他这种形象.陈明远《文化人与钱》有一章《闻一多的经济生活》,其中说到在昆明学生运动遭到镇压以后的一件事.「一二.一」惨案的祸首李宗黄,竟然附庸风雅,请闻一多刻印,说明两日之内刻好,润例优厚.闻一多根本不予置理,将石料原样退回.这就惹恼了特务,公然把大街上代闻一多治印收件的商店招牌砸烂,以此泄愤.他自己常用的闲章之中,有一枚文曰「叛徒」.他给人题词,常常盖这方印章.别人问他为什麼叫「叛徒」?他说:「我要做一个旧世界的叛徒!」这不正是一个正气凛然的斗士麼!

    类似问题

    类似问题1:闻一多 死水“死水”在本诗歌中作为诗歌意象,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象征意义?急用,给分![语文科目]

    《死水》是新月派代表作家闻一多先生最重要的作品,其笔法之辛辣老到、隐晦曲折,其构思之新颖精巧、虚实相映,其语言之典雅富丽、意味悠长,向来为人称道.不过,对于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却一向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死水》表达了一种破坏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望,也有人认为《死水》传达了一种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我认为,在《死水》里,诗人的感情可以说是严峻的冷酷中夹杂着火一样的热情.对于前者,比较容易理解,因为诗人对现实的象征——“一沟绝望的死水”,其态度就是如此.对于后者,由于诗人的热情隐含在猛烈的讽刺与巧妙的揶揄里,难以被人觉察,闻一多对人们不理解他的心意感到委屈,他在给学生臧在克家的一封信中说:“你还口口声声随着别人人云亦云的说《死水》的作者只长于技巧.天呀,这冤何处诉起!”“我只觉得自己是座没有爆发的火山,火烧得我痛,却始终没有能力(就是技巧)炸开那禁锢我的地壳,放射出光和热来.只有少数跟我很久的朋友(如梦家)才知道我有火,并且就在《死水》里感觉出我的火来.”闻一多心中的“冤”,心中的“痛”,心中的“火”,分别是什么呢?通过以上两段谈话不难看出,“冤”乃在于人们误以为《死水》技巧胜于思想,误解了作者的创作根底和表现主旨.这心中的“痛”和心中的“火”就需要联系《死水》的内容来具体分析了.

    “痛”和“火”互为因果,密切相关.痛,是悲愤痛苦、失望绝望的凝聚,旷持日久的煎熬痛苦无疑会激发作者的满腔怒火,而烈火在心,忧心如焚,当然只会增加作者的挣扎和抗争的痛苦.《死水》在冷峻严酷中充溢着一股股不可遏止的烈火,我认为,《死水》中的“火”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诗人对现实的黑暗、丑恶、腐败和罪恶的满腔怒火;二是指作者对光明、希望、抗争和新生的如火热情.何以言之?

    全诗五节,依次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节为第一层,第二至第四节为第二层,第五节为第三层.首尾两节感情一致,遥相呼应,中间三节动静结合,重在反讽,构成诗歌的主体部分.第一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第五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两次使用“绝望”来给“死水”定性定位,既表明“死水”腐烂透顶、死气沉沉、不可救药的现状,又表达了诗人嫉恶如仇、愤慨绝望的心情.下一断语,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犹如朝堂断案,镇木一响,无可置辩,也勿庸质疑,立马宣判了罪犯的死刑.在此基础上分别补一笔“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或夸张描绘,或断然否定,犹如雪上加霜,火上浇油,诅咒鞭挞,毫不留情,大有拍手称快,大快人心之意味.首尾两个“不如”由点及面,高度概括,前者“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以恶制恶,以毒攻毒,充满着置之死地而后快,置之绝境而后生的义愤和兴奋,也可看出这一沟绝望的死水“断不是美的所在”.它藏污纳垢,罪恶累累;它苟延残喘,气息奄奄.后者“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决不是作者心灰意冷,袖手旁观,而是绝望之余的愤激之语.既然这样一沟绝望的死水无法改造,无法挽救,而且腐烂透顶,恶贯满盈,那就不如顺其自然,任其败亡.偏激尖刻的语言,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和反动军阀的咬牙彻齿之恨.“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言外之意是说让丑恶来开垦,只能是丑上加丑,恶上添恶,他只是把这个世界搞得乌烟瘴气,暗无天日.面对这样一个可以想见的黑白颠到,是非不辨,正义缺失,希望全无的社会,你能指望它造出个“什么世界”来吗?

    诗歌主体部分三节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描绘“死水”的可怕而又可恶,可笑而又可怜的处境.第二节,“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设想结果,静态着色,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诗人把锈迹斑斑的破铜烂铁说成是绿如翡翠,灿如桃花,把污油腻垢说成是绫罗绸缎,把恶臭难闻的霉菌说成是满天彩霞,显然,作者是明知其丑,偏要说美,以美衬丑,反讽一笔,有朝弄讥笑,有挖苦讽刺 ,嘲笑“死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自量力,自欺欺人,讽刺“死水”死到临头,还垂死挣扎,腐烂秀顶而不堪一击.读着这些似美实丑,似讥似笑的诗句,我们不能不深深折服于诗人的犀利和睿智.诗歌第三四两节侧重从动态角度来讽刺死水的可恶可笑.沿袭第二节的写法,把腐臭难闻的死水想象成芳香扑鼻的绿酒,把肮脏腥噪的白沫说成是银光闪闪的珍珠.在此基础上,又巧妙地拉来“花蚊”和“青蛙”.说“花蚊”追腥逐臭,洋洋得意,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偷窃”是他最擅长的本领;说“青蛙”形体丑陋恶心,叫声聒噪烦人,却恬不知耻,放声“歌唱”,无耻是他最高尚的品格.不管是群魔乱舞的蚊蝇,还是寡廉鲜耻的青蛙,这些都是死水的滋生物,嗅味相投,一丘之貉!作者写花蚊,写青蛙,写他们得意忘形、自以为是,其实在展示死水的丑陋可笑,讽刺死水的腐烂变质,绝望死寂.

    以上分析表明,诗人对“死水”,对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特别是对反动腐朽的北洋军阀政府,有一种迎头痛击,除恶务尽的战斗姿态,诗人心中充溢着一股熊熊燃烧的怒火,这怒火似闪电列空,似炸雷轰响,似风暴肆虐,令革命者群情激愤,人心大振,令反动当局瑟瑟发抖,胆颤心惊!

    除此之外,闻一多《死水》中的“火”还指一种渴望光明和美好,呼唤新生和希望,主张抗争和战斗的热情之火.闻一多的至交朱自清先生曾深刻地指出:“闻一多真是一团火,就在《死火》那首诗里他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朱自清:《闻一多全集?序》,见《闻一多全集》第一卷)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看,这首诗确实只有失望与绝望的情绪,如果深入体会,就可发现在讽刺、诅咒、揶揄的后面,是希望“死水”早日死亡,“春水”早日延生.诗人那些冷嘲热讽的文字充满了嫉恶如仇的破坏欲,有一股摧枯拉朽.

    类似问题2:闻一多的《死水》的内容是什么?[语文科目]

    闻一多 死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出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死水》作于1926年,是闻一多的杰作.诗人把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现实,比喻为“一沟绝望的死水”,表达了对丑恶势力的憎恨和对祖国深沉的挚爱.诗的最后一节,表明他一方面对死水,也就是对黑暗,不存幻想,坚信丑恶断然产生不了美;另一方面,他没有真的绝望,并非心如死灰,而是痛恨这沟死水,要让它死亡.“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是愤激之言.朱自清说:“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闻一多全集·序》)在绝望中饱含着希望,在冷峻里灌注着一腔爱国主义的热情之火,是这首诗的思想特色.

    闻一多在《死水》中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现代诗的反讽方法和“以丑为美”的艺术原则.诗的中间三节,丰富的想象,极力把死水内在的丑恶东西,充分地涂饰以美丽的外形,以鲜明的色彩和响亮的声音,反讽死水的肮脏、霉烂、黯淡、沉寂.美与丑的交织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死水》是闻一多实验他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新体格律的典型.这首诗格律极严.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行由三个“二字(音)尺”和一个“三字(音)尺”构成,节奏相同,字数也相同,各节大体均押abcb型的二四脚韵,从内在节奏到外在形式都十分严整.诗人犹如“带着镣铐跳舞”,但跳得如此轻松自如,节奏和谐,真令人击节赞叹!

    类似问题3:闻一多的死水[语文科目]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

      诗人闻一多曾经留学美国.在美国期间,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美国的民族歧视.这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情绪.他的诗作《洗衣歌》就是这种心情的摹画.1925年夏,不堪忍受美国种族歧视的诗人毅然提前回国.他满以为让他魂牵梦绕的祖国一定会给他带来慰藉,然而他所接触到的却是军阀混战,生灵荼炭,如死水一般黑暗的现实.梦想幻灭了,剩下的只是深切的悲哀和愤恨.在诗作《发现》中激烈地宣泄着自己的失望和愤怒“这不是我的祖国,不是不是”.诗人为处在水深火热中的黎民百姓感到悲哀,对丑恶而腐朽的社会感到愤恨,然而他又对这一切无可奈何.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情感下,1926年他创作了《死水》一诗.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怒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是对死水的总体印象,用“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来象征军阀统治的黑暗.第二节至第四节分别描写了死水的丑恶状况.第二节诗人用“铜”、“铁罐”、“油腻”、“霉菌”来修饰“翡翠”、“桃花”、“罗绮”、“云霞”这些美好的形象,正是对现存社会“金玉其外,败絮之中”的丑恶本质的反讽.这种表面繁华的外表只不过是“破铜烂铁”生出了锈渍,“剩菜残羹”发生了霉变.第三节对死水进行了本质的揭露,所谓的“绿酒”、“白沫”、“小珠”、“大珠”、“花蚊”只是死水腐烂发酵结出的恶果,让人不得不对这个恶水横流、花蚊猖獗、行将毁灭的“死水”产生厌恶和绝望之情.第四节诗人让青蛙在死水中“叫出了歌声”,可谓是绝妙的嘲弄.“一沟死水”本该死气沉沉,而由死水养活的青蛙唱起了“鲜明”的赞歌,反动派的厚颜无耻的嘴脸跃然纸上.第五节诗人提出了对“死水”的毅然决绝的态度,“死水不是美的所在”,“让丑恶去开垦它”.诗人的言外之意是让“这沟死水”尽情狂欢去吧,所谓“恶贯满盈”,只会死路一条.其中隐含了诗人对未来朦胧的期望.正如朱自清曾指出的:“闻一多真是一团火.就在《死水》那首诗里他说:‘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不如让给丑恶去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朱自清《闻一多全集·序》)黑暗中隐藏着光明,绝望中蕴蓄着希望.这就是闻一多爱国主义思想的辩证法,也是其爱国诗的力量之所在.

      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对“恶”的歌咏,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波德来尔《恶之花》的影响.这首诗在艺术上最主要的成就还在于对于新格律体诗体的创造.在闻一多加入新月社之后,针对五四白话新诗的过分直白和散漫无羁,主张“诗应该带着镣铐跳舞”,并具体提出了“三美”的主张,也就是“音乐美”,即音节的和谐;“绘画美”,即辞藻的美;“建筑美”,即形式的整饬.这首《死水》就是他的诗学主张的具体的实践.《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试验”的作品.全诗每一行均由一个“三字尺”和三个“二字尺”组成,三字尺在诗行中处于一个颤动的过程,即由第一句的第三个音尺到第二、三、四行的第二个音尺;隔行压韵,最后都以双音节词收尾,读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一行都是九个字.汉字被称为方块字,每个字都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建筑体.这样每一行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而四和长方体又构成了一个大的长方体;而全诗是五个大长方体,这就是构成了一个更大长方体.从整体外形上看,结构工整、章法整饰,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这样的外形,与中国传统的律诗非常相象.再说绘画美.诗中“绿酒”、“白沫”、“翡翠”、“罗绮”等词汇,错彩镂金,色彩斑斓,让人产生一种眩目的视觉效果.而且作者还不满足于此,他充分运用了诗歌的语言特性,不但写了翡翠等静止的意象,而且写了青蛙的叫声这样的动的意象,动静结合使意象相互反衬,产生张力,画面更加活泼起来.这样的“三美”手法的运用使《死水》形成了总体的整齐凝重的风格,作者的那种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人格特征更是跃然纸上.

      闻一多是最早提倡和实践新诗格律的诗人,他的主张和实践不但对匡正五四新诗的诸多缺憾起到了更大作用,而且在中国现代诗学和传统诗学之间架起了通达的桥梁.而《死水》就是这桥梁上的典范性作品.

    类似问题4:死水 闻一多快死水是闻一多最具代表性的诗篇,诗人把1928年出版的诗集定为死水,便是证明,他在诗的格律一文中,曾喜不自禁地说:我觉得这首诗是我第一次在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试着分析一[语文科目]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仍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跨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

    类似问题5:求闻一多的"死水"全文

    年代:现当代

    作者:闻一多

    作品:死水

    原文: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索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俊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   4
  • 相关文章

    节操是什么意思_现在的你还有节操吗?
    冬至是什么意思_从一个新颖的角度剖析冬至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句话既励志又充满正能量
    歌舞韵律 语言文字的另类灵性沟通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心境之局
    椰子水 椰子汁 椰树之美
    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后感
    文学哈姆雷特内心深处的对话To be or not to be你怎么解读?
    【关于动作描写的美文】关于描写动作的句子请大家看好,是句子,不要一
    【难忘的一节语文课作文】【《一节难忘的语文课》450字作文】百度作
Copyright ©2009-2021 逆火网训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3009294号-57